产品参数 | |
---|---|
产品价格 | 5800-9200/吨 |
发货期限 | 1-5 |
供货总量 | 1-300 |
运费说明 | 到付或现付 |
规格:直径8-500 | 钢厂比较多 |
长度:1-16米 | 用途多 |
材质比较多 | 库存多 |
表面:光亮和黑皮 | 热轧 锻造 冷拉等 |
对应牌号42CRMO圆钢
俄罗斯ГOCT 38XM、
美国AISI 4140/4142、
英国BS 708M40/708A42/709M40、
法国NF 40CD4/42CD4、
德国DIN 41CrMo4/42CrMo4、
日本JIS SCM4、
国际ISO 683/1 3
淬火规范
普通淬火、回火规范: 淬火温度1000~1050℃,淬油或淬气,硬度≥ 60HRC;回火温度160~180℃,回火时间2h,或回火温度325~375℃,回火次数2~3次。
物理性能编辑 语音
1)临界点温度(近似值):Ac1=730°C、Ac3=800°C、Ms=310°C。
2)线胀系数:温度20~100°C/20~200°C/20~300°C /20 ~400°C/20~500°C /20~600°C
线胀系数: 11.1×10K/12.1×10K/12.9×10K/13.5×10K/13.9×10K14.1×10K。
3)弹性模量:温度20°C/300°C/400°C/500°C/600°C
弹性模量210000MPa/185000MPa/ 175000MPa/165000MPa/15500oMPa
工艺规范
热加工规范
加热温度1150 ~1200°C开始温度1130 ~1180°C终止温度> 850°Cφ> 50mm时缓冷。
正火规范
正火温度850~900°C出炉空冷。
高温回火规范
回火温度680~700°C出炉空冷。
淬火、回火规范
预热温度680 ~700°C淬火温度840~880°C油冷回火温度580°C水冷或油冷硬度≤217HBW。
亚温淬火强韧化处理规范
淬火温度900°C回火温度560°C硬度(37±1) HRC
感应淬火、回火规范
淬火温度900°C回火温度150~180°C硬度54 ~60HRC。
典型应用
适宜制作要求一定强度和韧性的大中型塑料模具。
对轴承钢GCR15圆钢的冶炼质量要求很高,需要严格控制硫、磷和非金属夹杂物的含量和分布,因为非金属夹杂物的含量和分布对轴承钢的寿命影响很大。对轴承钢的基本质量要求就是纯净和组织均匀。纯净就是杂质元素及非金属杂物要少,组织均匀是钢中碳化物要细小,分布要均匀。夹杂物量愈高,寿命就越短。为了改善冶炼质量,近来已采用电炉冶炼并经电渣重熔,亦可采用真空冶炼,真空自耗精炼等新工艺来提高轴承钢的质量。
用途
除做滚珠、轴承套圈等外,有时也用来制造工具,如冲模、量具。
特性编辑 语音
综合性能良好.球化退火后有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淬火和回火后硬度高而且均匀耐磨性能和接触疲劳强度高.热加工性能好.含有较多的合金元素价格比较便宜。
用途:用于制作各种轴承套圈和滚动体.例如:制作内燃机、电动机车、汽车、拖拉机、机床、轧钢机、钻 探机、矿山机械、通用机械以及高速旋转的个高载荷机械传动轴承的钢球、滚子和套圈.
具有高而均匀的硬度良好的耐磨性.用于制作承受负荷较大的小截面调质件和应力较小的大型正火零件. 具务了轴承的耐磨性也加强了顶也钢性.
合金钢圆钢 alloy steel 钢里除铁、碳外,加入其他的合金元素,就叫合金钢。 在普通碳素钢基础上添加适量的一种或多种合金元素而构成的铁碳合金。根据添加元素的不同,并采取适当的加工工艺,可获得高强度、高韧性、耐磨、耐腐蚀、耐低温、耐高温、无磁性等特殊性能。
合金钢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工业上较多地使用合金钢材大约是在19世纪后半期。
1868年英国人马希特(R.F.Mushet)发明了成分为2.5%Mn-7%W的自硬钢,将切削速度提高到5米/分。
1870年在美国用铬钢(1.5~2.0%Cr)在密西西比河上建造了跨度为 158.5米的大桥;稍后一些工业 改用镍钢(3.5%Ni)建造大跨度的桥梁,或用于修造军舰。
1901年在西欧出现了高碳铬滚动轴承钢。
1910年又发展出了18W-4Cr-1V型的高速工具钢,进一步把切削速度提高到30米/分。
20世纪20年代以后,不锈钢和耐热钢在这段期间问世了。
1920年德国人毛雷尔 (E.Maurer) 发明了18-8型不锈耐酸钢,
1929年在美国出现了Fe-Cr-Al电阻丝。
1939年德国在动力工业开始使用奥氏体耐热钢。
对圆钢的焊接性和被切削性的影响
焊接性和被切削性是衡量钢的工艺性能好坏的主要方面。凡能提高淬透性的合金元素均对钢的焊接性不利。因为在焊缝热影响区靠近熔合线一侧冷却时易形成马氏体等硬脆组织,有导致开裂的危险。另一方面,热影响区靠近熔合线处的晶粒因受高热容易粗化,因此,合金钢中含有可使晶粒细化的元素如钛、钒等是有益的。
钢中加入适量的硫、铅等元素可改善钢的被切削性(见易切削钢)。合金钢中的合金元素一般会使钢的硬度增加,因而增高切削抗力,加剧刀具磨损。通过改变钢的基体组织、夹杂物的种类、数量和形状可以影响钢的被切削性。 [6]
对钢的耐蚀性能的影响
铬是不锈耐酸钢和耐热钢的主要合金元素。合金钢中含铬量若达到12%左右,在钢的表面便形成致密的铬的氧化物,使钢在氧化性介质中的耐蚀性发生突变而大大提高。铬、铝、硅等元素,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抗高温气体的腐蚀性能,但过量的铝和硅则会使钢的热塑性变坏。镍主要用来形成和稳定奥氏体组织,使钢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耐蚀性能和工艺性能。钼能使不锈耐酸钢很快钝化,提高对含有氯离子的溶液及其他非氧化性介质的耐蚀能力。钛、铌通常用来固定合金钢中的碳,使它生成稳定的碳化物,以减轻碳对合金钢耐蚀性能的有害作用。铜和磷配合使用时,可提高钢的耐大气腐蚀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