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受禅往后为什么不杀汉献帝,汉献帝的终局怎样?

2152024/5/3 3:22:4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我要回复
凤凰院梦桃2022/1/17 2:12:15

曹丕不杀汉献帝的原因很多,其中曹家女人撑起的保护伞,功不可没。

建安二十五年冬十月(延康元年),许都皇宫里一个衣着华贵的女子挥刀直立,指着前来向逼取玉玺的大臣。

她的背后,则是那个当了多年傀儡皇帝的汉献帝刘协。

此时的他头发垂面,面色惨淡,如丧考妣,瘫在龙座上一言不发,心中想到过这个场面无数回,但事到了临场,还是没有勇气面对。

自己虽然多年来一直没有什么实权,但是毕竟还是个名义上的皇帝,这一回连名义也要剥夺了。

那个替他抗争的女子是皇后曹节。

此时卫兵满布于宫内外,一声令下就能把这个皇后结果了。

可无奈,曹节她同时也是魏王曹丕的亲妹妹,不能随便动的,这让这帮大臣和内侍也颇为扎手。

正僵持之际,汉献帝轻轻握住了皇后的手,搭住了她的肩膀拢了过来,叹着气说了一声:这都是命,算了。皇后曹节扔掉了手中的剑,趴在汉献帝身上大哭。

随即汉献帝在逼迫下禅位于曹丕,汉献帝最终从旧朝皇帝成功沦为新朝驸马,那么刘协的驸马生涯到底过得怎么样?

一切要从曹操嫁女说起。

曹氏三女入宫

随着曹操大败袁绍,终于统一北方。实力的稳步增长,让曹操昔年标榜的拥汉路线不断动摇,于内于外都受到了巨大的质疑。

曹操为了名正言顺地执政,从而把三个女儿献给了汉献帝。

曹操是许都实打实的当家人,其实也很想当皇帝。可是自汉献帝尊儒以来,君臣父子伦理纲常观念十分浓厚。曹操一直以来是汉臣,实在是不方便。

曹操嫁女儿给汉献帝,这其实是在做表面文章,就是诸位汉室的同僚,你们看,我曹操对皇帝是很好的,这不是把女儿嫁给皇帝了吗?

而且,我曹孟德不是小气的人,女儿一嫁嫁三个,就这场面看过去,曹操至少是维系了部分恭顺,此时的汉献帝至少仍然拥有面上的皇帝权威。

从曹丕即位后,已称为山阳公刘协的一个女儿被册封为公主这件事情看,这个公主铁定是由曹氏三姐妹所出,拥有曹家血脉。

嫁了女儿给汉献帝,而且还有了孩子。

自此,曹操也沾了一点外戚的光,至少增加了一丝的名正言顺。汉献帝呢,则也有了一个同时身为曹操外孙女的女儿。不看僧面看佛面,多了半分血脉亲情后,这个翁婿关系算是落了地,日子会略微放松点。

伏皇后被诛杀,曹节封为皇后

伏皇后进宫时间很长了,在皇后任上干了十几年。一直谨小慎微的,不惹事不闹事。可是因为董承衣带诏事件牵连到了其女董贵人,曹操很愤怒想要一网打尽,董贵人当时怀有身孕,毕竟身怀自己的血脉,汉献帝便向曹操说好话去求情。

可是曹操哪管这些,就拖走杀了。

伏皇后一看,这下吓坏了。便写信告诉自己的爹,把董贵人惨死的过程描述了一下,然后跟她父亲伏完说让对付曹操。

后自是怀惧,乃与父完书,言曹操残逼之状,令密图之。完不敢发,至十九年,事乃露泄。

不走漏风声还好,这下子被抓住,曹操一看前面一个汉献帝的衣带诏,居然又来一个皇后的阴谋,自然火冒三丈,伏皇后于是被废,然后直接完犊子了。

三个女儿给了汉献帝,但是位份还不够。曹操本来就想着要把伏皇后废掉,现在现成的机会来了,那敢情好,马上废了。后汉书中这一段记录得我觉得未必没有水分,其实曹操是肯定要想办法扶持自己女儿上位皇后的,伏皇后有没有可能就是被算计的呢。历史的迷雾重重,倒是难说得很。反正伏皇后是被废掉了。

皇后寿,得由卑贱,登显尊极,自处椒房,二纪于兹。既无任、姒徽音之美,又乏谨身养己之福,而阴怀妒害,苞藏祸心,弗可以承天命,奉祖宗。今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诏,其上皇后玺绶,退避中宫,迁于它馆。鸣呼伤哉!自寿取之,未致于理,为幸多焉。

伏皇后一废,中宫无人,曹操便指示手下上书汉献帝,让他册立了曹节为皇后。

二十年春正月甲子,立贵人曹氏为皇后。赐天下男子爵,人一级,孝悌、力田二级。赐诸王侯公卿以下谷,各有差。

曹操自此成了国丈,曹丕、曹植等人也就自然成了国舅。

大作家曾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曹操晚上不时偏头痛,半睡半醒之际想着,曹家的出路不一定是改朝换代。三个女儿只要生几个皇子,将来扶持其中的任何一个去继位也是行的。

曹丕篡汉,汉献帝被逼宫

曹丕是一个欲望满满的人,为了争夺世子之位和曹植明争暗斗,顺带弄死了一个曹彰。后面狠狠拿捏曹植,逼着写出七步诗才逃得一命。

曹操想当皇帝,但是有讳忌,曹丕就不那么想了,而且成长的环境也不同,曹丕懂事以来就是大乱的局面,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曹操一死,曹丕就想马上当皇帝,心急得不行,不过也不能硬来,硬生生杀了汉献帝那是不行的。这就是所谓:既欲移汉之天下,又不肯居篡弑之名。

于是他直接指令大臣去隔三差五逼宫,让汉献帝自愿退位。

汉献帝此时呢,心里其实明白,曹丕此番“假禅让之名实为攘夺”,想让自己让位,做一个样子给天下人看。自己是逃不过去的,但是直接松口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于是便开始磨日子,打口水仗。

曹丕可不是善茬,几回之后直接摊牌。估计类似于:

再不识相就只有驾崩这样的狠话都用上了。

汉献帝为了保命,只有同意禅位。

黄初元年十一月癸酉,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行汉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于太庙,致胙;封公之四子为列侯。追尊皇祖太王曰太皇帝,考武王曰武皇帝,尊王太后曰皇太后。赐男子爵人一级,为父后及孝悌力田人二级。以汉诸侯王为崇德侯,列侯为关中侯。

为了四个曹家的女人,放了汉献帝一马。

曹丕篡汉建魏,汉献帝被封为山阳公,从皇帝成为了臣民,时移世易了。

曹丕不忘记他爹曹操的开创之功,尊曹操为魏武帝。于是,前朝废帝刘协又因为曹操的三个女儿(曹丕的三个皇妹)的关系,成了新皇帝的妹夫。也就是魏国的驸马爷。

曹丕当了皇帝以后,小心眼的毛病开始犯了。曹丕没有上位前曾跟曹洪借钱,曹洪虽然有钱但是确实铁公鸡一只,就是不借。曹丕气愤得不行,但当时只有忍了。现如今曹丕贵为皇上,便开始算旧账。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曹洪迅速被关了进去,只差名正典刑。幸亏卞太后有心,硬生生出面才救了曹洪一命。

过一会,曹丕又开始琢磨一下废帝刘协呢,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只是杀废帝终究不详,现在吴蜀未灭,留着当形象工程还是很有价值的。

不过话说回来,杀了汉献帝,他的后宫也就归自己了,先前他爹魏武帝曹操死后诸多美人都被曹丕笑纳了,他便开始合计弄死汉献帝,然后抢了汉献帝的女人。嘿嘿,就这么办!

后面一调查,发现刘协现在残留的后宫里美女并不多,难不成先前已经被自己抢过一波了?

最漂亮的居然都是曹家的几个,也就是自己的几个妹妹。杀了刘协,不止大失人心,而且自己三个妹妹就都得守寡。

转念一想,还是不杀得了。

不只不杀,而且还要加恩,便下诏加封了自己妹妹所生的女儿为公主。大臣劝谏说名不正言不顺,不符合礼法。

啥礼法!老皇帝的女儿,现皇帝的外甥女,不是公主是啥!

废帝刘协本已沦为阶下囚,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突然听说新皇帝又封自己的女儿为公主,天天往外蹦的心跳幅度瞬间小了很多。

再看看自己身边的三个曹氏妻妾,大汉皇帝已是黄粱一梦,如今能活着全靠自己的女儿和几个老婆,还是踏踏实实当好自己的山阳公、魏国驸马爷吧。

一条小琳芳2022/1/17 2:12:15

汉献帝交出权力后,得以保全性命。

汉献帝到最后受封~山阳公。

然后就在那个职务到了最后,也就是最后去世。


这就是历史的真相。汉献帝为何能安享晚年?

其实,那个时候汉朝力量已经是晚期了,拥护汉朝的老臣基本也去世了差不多了,所以,汉献帝已经失去力量了。


而曹丕不杀汉献帝,主要还是考虑到汉献帝还有三个妃子,都是曹操的女儿,曹丕怕轻易除死汉献帝,他的妹妹们守寡,所以不杀汉献帝是有这个层面因素的_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大家。有喜欢的可以关注,点评,点赞,收藏,转发,分享。

冬菱姑娘2022/1/17 2:12:16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病逝;三月,曹丕继承王位,改元延康;十月,曹丕代汉称帝,改元黄初。

刘协相比其他朝代的亡国之君,其结局还是不错的。

刘协退位之后被封为山阳公,封地山阳郡。并且曹丕允许刘协在其封地内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庙以奉汉祀(也就是说刘协在山阳郡可以按自己的规矩来,当然这些规矩也仅限于礼仪、民政等方面,绝不能涉及军事)。

山阳郡位于今山东巨鹿东南处,不算小也不富。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山阳郡下辖二十三县(昌邑、南平阳、成武、湖陵、东緍、方舆、巨鹿、橐、郜城、黄、单父、薄、都关、城都、中乡、平乐、爰戚、郑、曲乡、西阳、粟乡、甾乡、瑕丘。)

刘协一下子从大国之帝变成了小国之公,但相比早年更加自由了,有了一些军事以外的自主权。

远离朝堂政治的刘协终于可以放下一切,专注于封地内的民生、经济等问题,可以自由的在封地内实施仁政。

由于刘协早年在皇宫里学过一些医术,他还亲自上山采药,然后免费为封地内百姓医疗看病。

山阳郡内的百姓生活因为刘协的到来而得到了改善,百姓对他是十分的爱戴。

刘协做为山阳公能够使改善封地内的民生、经济,倘若他出生于和平年代,做为一国之君的他是否也可以使国家富庶、再造大汉盛世呢?

魏青龙二年(234),刘协病逝,享年五十四岁,时任魏帝曹睿率领群臣亲自悼念并以天子礼仪下葬。

刘协一生坎坷,不过结局还算不错,正常的生老病死(属于善终)。

而且我们从刘协退位后的事迹也可以看出,曹丕不杀刘协是明智的选择。

因为那时的刘协已经没有支持者了,或许可以说早就没人支持刘协,士大夫与曹家的周旋不过也是为了争取更多利益而已。一旦利用谈成了,士人门就可以瞬间变脸,从支持汉帝转变为支持魏帝(说白了就是利益。)

刘协没有了支持者,也无心再争,曹丕只需稍加对其封地进行监视即可。

刘协对魏国已经造成不了丝毫威胁。

留着刘协对魏国无害,杀死刘协反而对魏国不利。

不管真实情况是怎样!至少从表面上看,魏国的建立是由汉朝承袭下来的,各方面的手续齐全都是齐全的。

简单的说就是顺应天意。

如果说新朝刚刚建立就把刘协给杀了,反而对舆论影响不好。更加会让蜀吴两国抓住机会搞事。

届时,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外敌在乘机用兵,面对这样的局面,百废待兴的魏国一时之间还真不好应对。

所以留着刘协是对的,还可以让天下看到自己的仁义。

修诚小姐姐2022/1/17 2:12:16

汉献帝晚年还算不错,仗着自己的三个夫人都是曹操的女儿,又表现出衷心拥护曹丕,无权无势无欲,居然逃脱了曹丕的毒手。。

公元220年,曹丕强迫汉献帝禅让。禅让后的汉献帝被封为山阳公,又过了14年才死,比曹丕还晚死了8年,享年54岁。本来这个帝位就是董卓废了汉少帝,立了他,失去了也就失去了。

刘协隐居后每天除了种地,就是钻研医术,为当地百姓治病。

他不是纯粹的傀儡,多曾闪现思想的亮光;也曾力图重整朝纲,只可惜朝廷先被董卓控制,后来又把持在曹氏的手中。

寿终正寝,也许是他的福报。

南门寄柔2022/1/17 2:12:16

不能以现在的眼光看曹丕。在汉献帝禅让前,大概率上政权更替并不会把前一代的斩尽杀绝。杀上一代的帝王一族,自司马家起

1642年,松锦决战。洪承畴兵败被俘,绝食拒降,只等一死。然而,他充满争议的后半段才刚刚开始。比之作大明臣子的前半生,洪承畴的后半生更为神秘,对历史的影响也更为深远。神秘的投降洪承畴被俘后,大义凛然,拒绝招降,只求一死。皇太极并不急,他深知: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先把洪承畴的状态调一调整,由慷慨赴死模式调为从容就义模式再说。皇太极将洪承畴关了起来,慢慢来。随后,陆陆续续有投靠满清的汉人,包括一些洪承畴以前的下属,前去劝降,都被洪承畴怼了出去。处理过纠纷的朋友都知道,对于处于敌对情绪的人,先让他骂一骂,情绪发泄出来了,后面有可能“好好说话”。随后,范文程出场了。见到范文程,洪承畴继续大声怒斥,发泄怒火。范文程也没有回怼,也没有提什么招降的事情,先和洪承畴聊起了古今之事,谈天说地。整个过程,范文程都没有劝降,他只是通过谈天说地来观察洪承畴。回去后,范文程汇报:洪承畴可以招降!原因是:在聊天过程中,曾有一块灰尘落在洪承畴衣服上。洪承畴“屡拂拭之”。对衣服都如此爱惜的人,怎么会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呢?洪承畴并非不想活了,不过是心理上仍不能割舍忠孝思想而已。那么,如果新恩能盖过旧恩,给他一个台阶下,他就能被搞定了。随即,皇太极对洪承畴倍加礼遇。功课作足,皇太极出场了。五月初四,皇太极亲临太庙,来见洪承畴。洪承畴继续大义凛然,不肯下跪。皇太极不做计较,只是嘘寒问暖,见洪承畴衣服单薄,亲自解下身上貂衣,披在洪承畴身上。洪承畴被“搞定”了。次日,洪承畴带着祖大寿等人,正式举行投降仪式,对皇太极俯首称臣。由于洪承畴投降实在出乎意料,因此,各类材料对这个过程说法颇多、浮想联翩。最离奇的说法是:皇太极宠妃大玉儿,也就是后来著名的孝庄太后,以美人计“搞定”了洪承畴。之所以“美人计”这种完全经不起推敲的说法大行其道,还是因为世人实在难以理解洪承畴为何投降。洪承畴投降之因:从容就义难当时,没有人相信洪承畴会降敌。崇祯甚至判断他必死,已经为他举行了哀悼仪式。之所以如此,大约是因为洪承畴平日的言行,颇有忠臣之样。后来,大清定天下,洪承畴的母亲以大义怒斥洪承畴。有母如此,可见洪承畴自小所受的教育,也是不乏忠义思想的。正因如此,洪承畴初被俘时,确实大义凛然,只求一死。然而,一旦被关押,时间慢下来,一切又不一样了。从容赴死易,从容就义难。热血沸腾,气血上头,将一些情绪压倒一切,不想那些乱七八糟的,死了就死了,这是相对容易做到的。然而,要想从容就义,冷静下来了仍然选择死亡,就要有真正的信仰了:你真的愿意为了这件事情,放弃所有一切吗?洪承畴受过忠义教育,有忠义之情,见到手下兄弟多战死,自然有慷慨赴死之情,然而,忠义并非他深入骨髓的信仰,他还有许多不甘心的地方。洪承畴很有才干,在镇压李自成起义时,他的方略几乎平定了起义。即便是这场失败的松锦决战,也是兵部尚书陈新甲等人多加干涉,强迫他急进兵才为敌所趁的。被俘后,皇太极派了一些先投降的人来劝降洪承畴,既是让洪承畴“发泄”,也是给洪承畴展示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这些人都不如你,在我大清都得到重用了。如果你洪承畴投靠大清,还怕没有一展雄才的机会吗?范文程与之谈古论金,内容不得而知,但可以想象的是,范文程必然夹带了私货:大清绝非一般“胡虏”,大清天子也与古代中原天子并无二样。最后,皇太极出马,宽容大度,不计较其他跪拜,只是嘘寒问暖,表现如同古代贤君,又解衣披裘,以示爱惜之情。如此,满清皇帝的“新义”,盖过了大明天子的“旧恩”;满清君臣生动的新气象,压住了抽象的华夷之分;为满清重用,一展雄才的个人愿望,消解了为大明效死的气节。洪承畴,降了。沉默的两年刚投清的几年,洪承畴表现得异常沉默。无论是效力大明还是大清,洪承畴一般都是很有思路的人,时不时就来个方略,高屋建瓴。然而,自1642年五月降清,至1644年四月,接近两年的时间里,洪承畴却异常沉默。这两年里,在处理与明议和、进取方向等事宜中,皇太极君臣都有过激烈的讨论,范文程、张存仁、祖大寿等人都提出了各种留于史书的方略,但洪承畴却极不寻常的没有留下任何值得存于史书的方略来。而皇太极对洪承畴也是比较防范的,让他在家,不得随便出入。最多只是咨询一下意见,没有让他任事。以至于,后来满清入关后,关内的官吏、人民甚至不知道洪承畴已经降清了。直到李自成入北京,洪承畴才再度活跃起来。定鼎之策1644年三月初六,多尔衮得知:吴三桂放弃宁远了。由此判断:大顺军必然已经逼近北京!四月初四,清军誓师南下,“往定中原”。其间,范文程等人都提出了各种意见,但洪承畴依然沉默。四月十三,进至辽河时,传来消息:李自成已破北京,崇祯自尽!随即,多尔衮立刻召开军事会议,以应对新局面。此时,沉默已久的洪承畴终于说话了:集中力量,完全可以一战除掉流寇!我们“计道里,限时日,辎重在后,精兵在前,从蓟州、密云近京处,疾行而前,贼走则追缴,倘仍据京城,则扑灭更易!从选择主要对手,到进军路线、进军节奏,再到针对敌人可能采取的不同策略,提出不同的战胜之法!这才是高手的方略!此言既出,与会文臣武将无不赞同,多尔衮立刻采纳,传令三军,立刻进军!十五日,又传来吴三桂乞师的消息。此时,清军中许多将领担心吴三桂有诈,犹豫不决。洪承畴再次力主抓住机会,联吴攻顺。山海关一战,清军大胜,入关!随即,洪承畴又提出了堪称关键的“定鼎之策”。1、严禁杀掠,整肃军纪。以前清军入关,是与敌国交战,烧杀掳掠是削弱敌国。如今,清军入关,是“除暴救民,灭流寇以安天下”,严禁杀掠!2、麻痹旧明官吏,安抚明吏民,减少敌对;同时,洪承畴又提出:打出为明报君父仇的旗号,麻痹明吏民,并“官来归者复其官,民来归者复其业”,减少敌对!不仅如此,洪承畴还建议哭祭崇祯,优待明宗室,以此进一步减少敌对。3、对李自成穷追猛打!这些方略,成了大清初入关时的基本方略。初入关时,清军八旗不过20万,关内地盘不过京畿附近地区,无论地盘、兵力都远远不如李自成和南明。然而,正是靠着这些方略,大清稳定统治,麻痹南明,剿灭李自成,迅速站稳脚跟,并成为国内最强大的势力!说其为定鼎之策,并不为过。救火队员在大明时,洪承畴是救火队员,此时,洪承畴又成了救火队员。清军南下时,下达了“剃发令”,引发了南方人民的强烈反抗,而“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惨剧更是使矛盾上升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多尔衮大惊,只好把多铎召回,让洪承畴出任“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灭火。后来,李定国发威,连连击败清军,大有恢复南方之势。满清只好又搬出洪承畴去坐镇湖南,灭火!洪承畴的套路倒是很稳:以抚为主,以剿为辅。军事上,洪承畴稳扎稳打,以守为主,不求急胜。政治上,洪承畴多方笼络附近有影响力的人士,作其工作(这个过程中,没少被人骂得狗血淋头),将其纳入统治集团,借其力安定形势。同时,以残酷手段镇压起事的民众。因此,表面上看起来过分保守,战功廖廖,但洪承畴到哪里,哪里的形势就逐渐稳定了下来。两个大“坑”功成之后,洪承畴又给大清挖了两个大“坑”。第一个大坑,造就了后来的“三藩之乱”。清军平定云南后,洪承畴上疏:云南不易治理,应该让吴三桂留在那里,世代镇守。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吴三桂在云南起兵,闹了八年。随即,洪承畴又挖了一个更大的坑。洪承畴建议:应该以汉人养旗人。旗人可以不必为生计劳碌。这坑,直接导致后来八旗堕落,不再堪用。很难理解,洪承畴为什么会提出这两个建议。云南确实难以治理,明代就以沐英一家世代镇守,清代仿照明朝的方式未为不可。然而,沐英是朱元璋的义子,沐家世代都是皇亲,与皇家关系非同一般,关系可以保障。即便如此,沐家在云南的兵力也是被严格控制的,云南的军队也并非完全由沐家统领。相比之下,吴三桂是何许人?他虽为“汉奸”,但对与清室关系并不紧密。而且,留镇云南的军队,悉数为吴三桂长期统领的军队!留吴三桂在云南,迟早要出事,以洪承畴之明,不太可能看不到这一点。至于“以汉人养旗人”的提议,就更是莫名其妙了。明代养大量的皇家宗室,这些宗室不必干活。后来,这些宗室膨胀到百万,其岁给超出了大明一年的田亩赋税总收入,成为大明的沉重负担。而且,关键是···这些被养的宗室后来也没有什么战斗力,根本无法屏藩大明。这些情况,曾为大明重臣的洪承畴全部看在眼里呀!再者,“以汉人养旗人”,短期来说,最得利的是满洲旗人呀!关他洪承畴什么事情呢?他提出这个方略也没有什么好处可捞呀!这个提议,莫名其妙!吴三桂出于什么目的,提出这两个意见不得而知,但毫无疑问的是:这是两个超级大坑。洪承畴有雄才。无论是为明效力,还是为清效力,他都有出众表现。洪承畴的人生不缺乏故事,无论是降清时神秘的“大玉儿美人计”,还是后来与吴三桂的“养寇自重”说,都令人浮想联翩。客观的说,明清易代之际,他确实为天下快速稳定做出了贡献。然而,大明的叛臣,大清的“贰臣”,只此两点,终究让人对他尊敬不起来。
160102022/1/17 2:11:54
我是老霍,很高兴与你分享100万存银行,怎么才能利益最大化,我给你推荐几种方法,供你参考~第一种理财方式,也是最安全的,直接存银行三年期,年利率为3.8%,存款100万元,年收利息38000元,把100万分为10份,每份10万元,存十张订单,这样你真的急着用钱,也可以取其中的一张单,不会对你的整体利息造成影响。存银行是最安全的,有国家信用担保,有保险公司承保最低50万元保险。第二种理财方式:买银行股票,银行股票价格便宜,业绩稳定,每年都有一定的分红,分红率在6%左右,非常可观,常年分红,长期持有,每年都会有可观的收益,在上海深圳交易所,有银行上市公司43家,其中以国家四大国有银行,最为优质,各地城商行为辅,业绩好,利润增速惊人,适合长期投入的资金!第三种理财方式:开通上海深圳证券交易账户,选择安全的债权包裹企业债权,地方债,买入,有的地方债收益高达7-10%左右,非常可观,有的年限长,有的债权时间长达50年,分红稳定,有的债权3-5年的短期债权,也是可以稳定分红的,买这种企业债权有一定的风险,可以适当投入。第四种理财方式余额宝:如果把钱存入余额宝也是可以的,余额宝每天都会有收益,收益率在7天年化率2%左右,每天都会有利息进账,天天有惊喜,每天有利息!总之,怎么才能存银行利息最大化,还是要和银行理财经理面谈,把他们的理财存款上浮到国家规定的最高,享受到银行的最高存款上浮利率,才是最重要的!
742022/1/17 1: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