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为什么叫老子?

8102024/4/29 7:44:2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我要回复
微生鸿德2022/5/5 2:02:52

老子的“老”是以寿考而论的。

所谓道家学派的人,以“自隐”为能事,生平事迹多模糊不清。比如很多书上说老子骑牛西去,不知所终,换本《庄子》却说“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都有人亲自去吊丧了,怎么能说是不知所终呢?

老子的称呼和身份,当然也成为一个谜团。譬如,李耳、老子、老聃、老莱子、太史伯阳、太史儋这么多人里头,谁是他?谁又不是他?

首先,老聃的“聃”字,本意是指下垂,引申义是老貌,基本上和“老”的意思一致。葛洪《神仙传》中说:“老子惊怪,故吐舌聃然,遂有老聃之号。”这是后人的附会之辞。

而太史伯阳也不是他,这位太史,大抵是西周幽王时人。汉代的神仙家为了论证老子的长寿,故意攀扯附会,把主要活跃于春秋后期的老子与西周末期的伯阳混为一谈。后世以老子字伯阳,这种说辞起码在汉末就很流行,比如《世说新语》中小时候的孔融去见李膺,自称与李膺是亲戚,后来如此解释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所以这算是一个流传两千多年的错误了。

而太史儋,就更不是老子了。这位呢,是战国中期人,或因“聃”“儋”二字古音相近,以讹传讹。也有学者指出,这个说法也是为了营造一种老子一直活到战国中期的错觉。所以,如果把这俩说法都算对,那么老子从西周一直活到战国时期,可不是“长寿”了么?

还剩下一个老莱子没说,这个最有意思。

李零教授在他的论文《老李子和老莱子》指出,他在研究楚简的时候,发现楚人的“李”字,上半部分并不是一个“木”,而写为上“来”下“子”。古人竖着写字,所以“李”会被写成“来子”,后世逐渐读成“老来子”,最后转写为如今这样的的“老莱子”。

这个结论,可能向我们揭示了老子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最开始确实可能是叫“李子”的,“老”字反倒是修饰词,表示这位李先生是位年龄很大的人。后面,“老李子”,转写成了“老莱子”,再进一步简化为“老子”。

感谢您的阅读!

小佳润吖2022/5/5 2:02:55

中国人称呼先秦时代的思想家,都采用氏+子的方式,比如孔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等,“子”表示尊称。唯独老子是个独特的存在,《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那为什么不称他为“李子”,而称“老子”?

原来,据历史学家考证,先秦时代并无李氏,只有老氏。所以老子不姓李,而是姓老,名聃。在《庄子》一书中,也只有老聃,没有李耳。而“李”和“老”在先秦的读音是一样的,后来老聃这个名字演化为李耳,人们也就不知道老子为什么叫老子了。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士常斋”,阅读更多有趣文章。

司寇静枫2022/5/5 2:02:56

先说答案

“老子”的“老”,说的是李耳的职位是天子之师,也就是天师,作为周天子直属的重要职务以“老”称之。

“老子”的“子”,是对天子所属的卿的尊称,以“子”称之,故而为同时代或者稍后的人称李耳为“老子”。

什么是天子之师,岐伯,老子,这样的人,就是天师。

《礼记王制》:“八伯各以其属,属于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为左右,曰二伯。” 《注》老谓上公。


而关于“子”这个称谓,是有其演变的。

在春秋以前,“子”原为天子所属的卿的尊称,如微子、箕子之类;

春秋初期只有少数诸侯所属的卿称“子”;

到春秋中期以后,诸侯的卿就普遍称“子”;

到春秋、战国之际, “子”便成为著名学者和老师的尊称,如孔子、墨子之类;

到战国时代,“子”便成为一般学者的尊称了。

至于什么老子天生老像故曰“老”;又或者李、老同音,聃、耳同音;或者李耳姓老;或者老子很长寿等等的说法,都并不合理。

末代天师--老子

天师指的是岐伯,老子,这样的人。

天师的职责有三个,一是负责守道,掌管皇家图书馆,华夏之道,是上古三皇之学,在夏朝之前就已经很完备了,在华夏文明的历史上,朝代更替,上一个朝代的太史,或者有道圣贤,会自然把上一朝代的道术,传承到下一个朝代。

《吕氏春秋先识》:

夏太史终古见桀迷惑,载其图法奔商;商内史向挚见纣迷惑,载其图法奔周;晋太史屠黍见晋公骄无德义,以其图法归周。

华夏文明,在夏之前就有用于记载图法的文字,而且在夏朝已经建立了成熟的文献档案馆。

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封官加爵的事,也是太史负责记载史事,编写史书,明兴衰更替之道,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

可见,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职务,承担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大脑的作用。

太史,内史,史官,都是为圣王守道传道之人。

天师的第二个职责是传道,负责培养天师接班人。

第三个职责就是以道辅佐君王,经世济国。

而在老子的时代,这三个职责同时出了问题。

首先,周王室内乱,王子朝带着皇家藏书奔楚,这造成了王官学术失守,典籍流落民间,以至于后面,社会上私学百出,王官之学,下移庶民,变成诸子之学,这是百家争鸣的学术根源。

原本,老百姓都是看不到这些秘藏之书的。孔子非史官出身而修《春秋》,这就是学术下逮庶民的表现。为什么官学会失守呢?因为犬戎入侵,周平王东迁,周王室式微。

其次,遴选天师的接班人,也出现了问题。老子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天师接班人传道。孔子到周朝向老子问道,只是对周礼之道感兴趣,对无为而治的天道不感兴趣,大概老子比较失望吧。

第三,春秋时期,天下大乱,天师辅佐君王的治世工作,也出了问题。

老子没有找到合适的天师接班人,但是老子直接间接地传授了很多弟子,形成了老学五派和其他诸多流派。

孔子、鬼谷子、苏秦、张仪、杨朱、庄子、列子、关尹子、尹文子、文子、韩非子、申不害、黄石公、孙子等等,这些人,都可以认为是老子的学生,都是老子思想的传人。

子车思溪2022/5/5 2:02:56

老子者,老氏(子姓)、字聃、名虎!

金栋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名耳,字耼,姓李氏。周守藏室之史也。”

据史料及相关文献记载,老子,姓老(老氏、子姓),字聃,名虎(小名老虎)。虎,江淮南楚方言谓之狸儿。狸儿,音近李耳,此司马迁《史记老子传》说“名耳姓李氏”之来源。殊不知,春秋二百四十年间有老氏、无李氏,故《史记》之说有误。如

宋郑樵《通志氏族略第四以名为氏》说:“老氏,《风俗通》颛帝子老童之后,《左传》宋有老佐,《论语》老彭,即彭祖也。或云,老氏,老聃、老莱子之后以其老也,故以老称之,遂为氏。”

清姚鼐《老子章义序》说:“《太史公书》不甚知姓氏之别夫老子,老,其氏也;聃,其字也。老子所生,《太史公》曰楚苦县,或曰陈国相人,《庄子》载孔子、阳子朱皆南之沛见老子。夫宋国有老氏,而沛者宋地,言老子所生,三者说异,而《庄子》尤古宜得其真。然则老子其宋人,子姓耶!子之为李,语转而然,犹姒姓之或以为弋也。彭城近沛,意聃尝居之,故曰老彭,犹展禽称柳下也,皆时人尊有道而氏之。晋穆帝名聃,字彭子,汉晋旧儒必有知老彭为聃之氏之说者矣。后世失之,乃不能明也。”

高亨《老子正诂〈史记老子传〉笺证〉》说:“亨按:老、李一声之转,老子原姓老,后以音同变为李,非有二也,请列四证以明之。

“周秦旧籍,若《庄》《荀》《韩非》《吕览》《礼记》《国策》等,于孔墨大师,皆举其姓,独于老子,则称老聃而不称李聃,称老子而不称李子,明见老子原姓老矣。其证一也。

“古有老姓而无李姓,《世本》颛顼子有老童,《风俗通义》老氏,颛帝子老童之后,《左传成公十五年》宋有司马老佐。又,《昭公十四年传》鲁有司徒老祁。老佐、老祁盖皆以老为姓,虽不必出于老童,然古有老姓,可以论定。故商之老彭,楚之老莱,余亦疑其原姓老也。春秋二百四十年间无姓李者,惟《左氏闵公二年传》晋有李克(《吕览先己》篇高注引作李克,乃后人改里为李耳),《昭公十八年传》郑有里析,《鲁语》鲁有里革,然皆作里不作李(《史记循吏列传》: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左传》作士离,不作李)。《战国策》始有李悝、李克、李谈、李牧,《韩非子》始有李克、李史。是李姓之起甚晚,老子之世,未闻有之。然则老聃原姓老,明矣。其证二也。

“古人姓氏多无本字,借同音字为之。所借各异,故一姓往往岐为数姓。如《晋语》所记黄帝子十二姓,其巳姓则岐为姒姓,为允姓;其任姓则岐为娀姓,为南姓;其依姓则岐为偃姓,为嬴姓(采刘师培说)。若是之类,不可历举。至荀卿亦作孙卿,田仲亦作陈仲,邹衍亦作驺衍,惠子亦作慧子,更无论矣。故老之变李亦语转而然,与此同例。其证三也。

“古韵老属幽部,李属之部,二部音近,古或不分。老、李二字,其声皆属来纽,其韵又属一部,然则其音相同甚明。唯其音同,故由老而变为李,其证四也。

“由斯观之,老、李本一,盖无疑问矣!考周秦旧籍,皆称老聃或老子无作李者。老变为李,殆始于汉。”

老聃,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人,曾任周王朝守藏室之史(管理国家图书之史官)。据相关专家考证,老子约生于公元前570年左右,卒年无定说。道家学派创始人,亲撰《道德经》(又名《老子》)一书,流传至今,对后世影响巨大、深远。

御阪半青2022/5/5 2:02:56

大器晚成,老年有成吧,

代珊郎2022/5/5 2:03:00

有几个版本。写一个我认为能逻辑自洽的版本。简单说,老子姓老名聃dn,叫老聃,又叫李耳,下文会解释为何有这个名字,阴差阳错从小名来的,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子”是对大贤之人的尊称,老子作为道家创始人,在当时是十分有影响力的人,故称“老子”。

又如:孔子本名孔丘,庄子本名庄周,曾子本名曾参,孟子本名孟轲,墨子本名墨翟,都是大圣大贤之人。

小故事来了,关于老子本名老聃和李耳的由来。

老子的父亲姓老名佐,春秋时期宋国商丘人,官任宋国司马。楚国攻打宋国,老佐在守彭城督战时,不幸被楚军放暗箭射中,入胸五寸,坠马身亡。宋军顿时群龙无首。

老佐携眷出征,此时家眷正处宋营军帐中,忽然听说老佐阵亡,急忙驾车保夫人且战且逃。一行人披星戴月,摸黑前行,足足走了七天七夜,由于没有导航定位,走偏了方向还不知道,迟迟找不到回宋国的路,误打误撞来到了陈国相邑。

夫人身怀六甲,已有七个月身孕,此时突然腹痛难忍,加上丧夫之痛,身心俱疲,慌不择处就在路边早产出一个男婴,这便是老佐之子老子。

老子降生时,体弱而头大,眉宽而耳阔,目如深渊珠清澈,鼻含双梁中如辙。因其双耳长大,故起名为“聃dn”,有下垂之意;又因其出生于庚寅虎年,亲邻们又呼之曰小狸儿,即“小老虎”的意思。因江淮间人们把“猫”唤作“狸儿”,音同“李耳”。久而久之,老聃小名“狸儿”便成为大名“李耳”一代一代传下来了。

这里有一个历史疑点,有人认为老子是陈国人,有人认为是楚国人,按这个故事来看的话,老子出生在陈国,到晚年陈国才被楚国所灭,所以有人认为他是楚国人。

但老子的出生年月也有争议,所以都是谜。

乌雅妙晴2022/5/5 2:03:00

子是学识渊博的人的尊称。老是特点。

老子,一个年纪非常大的知识渊博的人。

老子,当年应该是年纪比一般人大的多吧。感觉几百岁是有的吧。

仲夏崇军2022/5/5 2:03:02


道家创始人为什么叫老子?

在古代汉语中,子的本义是指儿女。若说某人生子,可能是儿子,也可能是女儿。正如《诗经硕人》所云:齐侯之子,卫侯之妻。此处之子,便是指庄姜,即齐国国君之女。

而对男子的尊称则是子的延伸义。除此之外,子同时也是对男子的通称。


《左传宣公十年》记载:陈灵公、孔宁、仲行父三人同时与夏姬通奸。夏徵舒耻之,杀陈灵公,孔宁与仲行父出奔。传文曰:二子奔楚。奸夫被称为子,绝对不是对二人的尊称,而是对男子的通称。

此外,子亦是对女子的通称。《诗经》中还多次出现“之子与归。”是指女子出嫁。

对先秦诸子的称谓:孔子、曾子、墨子、庄子等等。则是子的延伸意,是对男性的尊称。

道家创始人李耳,又称老聃。可称其为李子,也可称其为老子。人们习惯称其为老子。

下面举一个例子:

刘邦的庙号是汉太祖,谥号是汉高帝。但没人叫他汉太祖。百分之一的人称他汉高帝,99%的人称他汉高祖。约定成俗,久而久之,汉高祖几乎成了刘邦的唯一正确的称号。

虽然刘邦也是汉太祖,但我们约定成俗,只叫他汉高祖。虽然道家创始人也可以叫李子。但我们约定成俗,只叫他老子。

昭巫若英2022/5/5 2:03:03

您问的这个老子应当是说古圣人李耳吧。至于为什么李耳叫老子呢,不叫李子或其他呢。笔者知道有二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胡子白眉,耳朵又大,所以又叫老子又叫李耳。很显然这种说法很科幻、很像神话小说。

第二种说法是,老子本姓老。而在古代,“子”是对人的尊称,就像老子,孔子,孟子并不是他们的真名,就像古代的诗人都有一个代号而已,而且也方便人们记住。

据《史记》传文中说:“老子者,姓李氏,名耳,谥曰聃。”从《庄子》一书中同一段话,前称老聃,接着又称老子,即可以肯定老子就是老聃。

安澜来了2022/5/5 2:03:03

中国先秦时代的思想大家,如老子、孔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等,都是姓氏加“子”的写法。“子”表示有学问的人、有地位的人,前面字的就是这个人的姓氏。而《史记》中记载:老子姓李名耳,难道老子不是姓老而是姓李。实际上《史记》的记载也是没有错,只是表达的时期不一样,考证老子的姓氏:宋戴公之子好父说,好父说之子华父督,华父督之子华世家,华世家之子华季老,华季老之子老佐,老佐之子老聃,老聃之子李宗。这就是老子姓氏的发展变化的轨迹。老子出生公元前572年,姓名:老聃,字:伯阳,世称:老子,官称:老阳子,直到公元前500年一直以老姓具称。由于特殊原因,从公元前500年之后,老子来到楚国蒙山改名换姓隐居,姓名:李耳,世称:老莱子。老子的后代有姓老的,有姓季的,有姓利的,有姓段的,但是最多的是姓李的,当时老子的后代子孙,在当时的晋国,陈国,楚国都有繁衍,最大的一支在秦国狄道,今甘肃临洮,甘肃临洮县李姓人口占百分之七,这也是在一个县域地区李姓人口最多的一个地区,真正的老子墓也在那里临洮槐里,只是不被世人认知。

最近十几年高铁发展迅速,但是广西境内修建的高铁目前投入运营的都是时速不高于250公里的客运专线,比如南宁到广州客运专线、柳州到南宁客运专线、南宁到昆明客运专线都是时速250公里,贵广客运专线要经过广西境内,虽然是按300公里时速标准修建,但运营时速也就是250公里,衡阳到柳州新建的复线是200公里时速,相当于快速铁路,只有现在正在建设中的贵阳到南宁高铁是按350公里时速标准修建。之前修建的那些客运专线有些当初定的标准就不是很高,还有的后来遇到了降标,而像衡柳复线是针对老湘桂线衡阳到柳州段的扩能改造,为了提高运行速度,兼顾动车组和普速客车,所以是200公里的时速,所以从京广高铁上乘坐高速动车在衡阳转入衡柳复线时速度必然会降低。
352022/5/5 1:40:24
土生土长的黔东南苗族人,如果你问苗族的人你们苗族有蛊吗,估计半数以上的人会告诉你有,但你问见过吗,所有人都会告诉你没见过。我们这边流传的蛊没有电视里面湘西那么邪乎,我说的邪乎好比不良人里面蚩梦的那些蛊术。我们家大人们也会聊到这些,我堂妹小时候好像着过,但是她那会太小不会说话,就天天哭着抠嘴巴,听说嘴巴里面都是小泡,我那会也小,没有什么记忆,去医院检查,没好,然后奶奶带她去看了巫师,把蛊赶走了。其实本地人,周围哪些人有蛊,大家心知肚明,会告诉自己家的小孩,不要在她们面前吃东西,或者让她们碰你。所以我也不另外,被告知过我们家这边谁有,还听说这种蛊传女不传男,但是小朋友没那么注意,好几次在那个人面前吃过东西,也没什么事。还有一种说法,说你的生辰八字硬的话,她是不能对你用蛊的。我们家周围以前有个老奶奶,每天拿刷子和冷水刷自己身上,说是以前中过蛊,一直没治好,她身体难受,所以这么刷自己身体会好受一点。不过有时候这种东西邪乎得很,我和我爸去我爸舅舅家,然后我爸中蛊了,去看了巫师,巫师说是路过一家门口的时候着的,她家门口有个洗衣机,我和我爸仔细回想,那段路我们没遇到什么人啊,洗衣机但是好像看到。怎么确定是不是蛊,我也不知道,只知道我爸去医院没治好,然后看长的痘痘像中蛊之后的样子,所以拿了一个鸡蛋,用针穿个孔,然后在脸上长痘的地方滚鸡蛋,一段时间过后,把鸡蛋拿去煮,剥开就会看到鸡蛋蛋白有的地方像被咬过一样。一段时间就好了。我们这边老一辈挺迷信的,我奶奶以前从来不吃药不看医生,她走路久了气管就会有声音,我们让她去医院,她不去,说是有鬼弄她,她才会这样,后来她老年痴呆,把这些给忘了,有一次生病,被拉去医院住院了半个月,就把她那个老毛病治好了。这又怎么说。其实说什么有蛊,听起来好邪乎的样子,但是你问有人着过吗,回答十有八九没有,都是听说之类的。我们要相信科学!
726102022/5/5 1:40:17